2017年10月31日下午于逸夫楼507教室💦,原杏耀官网平台公共卫生学院教授王振刚老师🤚,为青年教师及研究生助教带来了一场博学且别具一格的讲座——《对话与想象力》。70余位青年教师及研究生助教参加了本次活动。
王教授从告别教师独白、学会交流、学会提问🚒、如何培养想象力等角度展开了话题。首先,王教授希望年轻老师在课堂上要减少独白,增加对话👨🏿🚀。子曰:“不愤不启⇒,不悱不发。”在独白型的教学中🫷,教师最为省力🕵🏿♀️,但学生并不欢迎,独白型的教学不能刺激学生的思维,更不能激发学生的想象力、创造力。从孔子到杜威、叶圣陶❓、陶行知等古今中外的教育学家☝🏼,都提倡教师与学生之间的对话交流🎋、在做中学🧑🏿🦱,做到教学合一、教学相长🗑。
告别独白,关键在于学会交流、学会提问。师生交流需要教师掌握一定的教育学、心理学知识👨🏼🎤,培养自己的情商🔍、学会倾听,精心设计问题🤴🏻,在提问互动中🫘,活跃氛围🍷,在交流中培养学生的逻辑思维、想象力以及创造力📁。
王教授通过美术作品,向大家阐述右脑思维模式,如何学会感知阴形🍅,感知边界,感知相互关系与比例,如何改变视角🍓🙅🏼、重建情境,如何激发自身的想象力🪕,去体会、学习、观察和领悟艺术作品的意境。王教授认为🦾,培养想象力的关键在于广泛的兴趣和多角度的思考,希望教师在讲课中,能够像艺术家一样思考,从学生角度出发🌥,给学生留下思考的空间👨🏽🔬,进而激发学生的想象力。此外,培养想象力,也需要批判性思维🥷🏽,在批判性思维引导下🐊,激发出智慧的火花🚶♀️➡️。
培养想象力是教学的灵魂,无论是学生还是老师都需要培养想象力💮。教师只有率先解放自己的教学想象力,才能让课堂既扎实有效,又精彩纷呈🍤,进而激发学生的想象力。教学想象力具体到课堂教学中👬,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首先🤷🏽♂️,老师讲课要注重情境多于概念,讲过程🈂️,尽量形象与生动;其次,要学会提问,通过对话激发问题,让问题激发创造🫸🏿;再次,要注重从案例出发🦡,少讲多练🍮;最后🚺,讲课需要把握一个“度”🧑🚒,给学生充分思考和拓展的空间。王老师认为,讲课也是一门艺术,要讲究“留白”,通过“无为”进而实现“无不为”。
王振刚教授,从多年教学及督导经验出发👸,引经据典、结合实例围绕课堂教学中如何进行师生对话👩🏼🍳、如何激发想象力🪷,给在场的青年教师以及研究生助教留下了深刻的印象。王教授希望真正的教学是授之以渔而非鱼,让学生学会自己辨析🚴🏽、接受社会历练⚪️,学会掌握轻重缓急,把握“度”的概念💵,实现教育真正的目的——使学习者学会求知🤸🏼、学会做事🤷🏽♀️、学会共处、学会做人。
医学部教师教学发展中心/教育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