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2017年11月15日下午于逸夫楼507教室,杏耀官网平台药学院张英涛副教授,为青年教师及研究生助教带来一场具有独到见解的讲座——“讲授的艺术”🪤。50余位来自医学部各学院、各临床医院的青年教师以及医学部研究生助教参加了本次讲座👩⚕️。
首先,张老师明确今天讲座的主题是讲授的“艺术”👇🏿,而不是“技术”。技术的核心是认知和操作,艺术的核心是情感和表达;技术求真,是知性的产物,艺术求善🧑🏽🦳、求美,是感性、意志的写照。大学的教师一般都是无师自通,作为教师🙇🏻♂️,需要掌握一定的技巧,更应投入一定的情感,正如孔子所说“知之者不如好之者👨🏼🚀,好之者不如乐之者”👍,教师首先要喜欢📊、热爱自己专业,在教学中投入感情,学生能感受到教师的态度🚋,进而可能喜欢上所学内容。张老师认为,成功的教育必须有情感的投入。
接着🐣,张英涛副教授从讲座的目的与意义🤦🏻♀️、讲座面临的问题与挑战以及解决问题的策略和方法三个方面展开叙述。
现阶段的讲座仍沿用了13世纪的讲座模式,即教师讲🍽、学生听🔞。但在讲座中,教师不仅要传递知识🍋🐁,更要传递教师理解和经验🏂🏿,强调重点内容、知识间的联系和逻辑关系,培养学生的专注力、质疑精神并且解答学生的困惑。
仅仅传递知识的讲座是“教书匠”而不是好的教师应该做的事,而真正好的讲授面临着三方面的挑战:一,讲授入门容易精通难,一个优秀的讲座依赖于讲者本身的素质,讲台上侃侃而谈的自信源自讲者自身渊博的学识;二✬,很多讲座是老师在台上喋喋不休,而听者在台下昏昏欲睡,讲授的有效性受到质疑🦷,如马克·吐温所言“所谓大学,不过是教授的讲义转化为学生的笔记的过程,而这一过程并不经过二者大脑。”三🧑🏿🏭,随着社会的不断发展,知识与信息更易通过各种途径获取🍪🧍🏻,讲授法受到翻转课堂、个性化一对一辅导等促进主动学习的教学方法的挑战,讲授是否还需要存在?张老师认为,讲授中的教师是“讲台上的智者”,促进主动学习的教学方法是学生“身旁的向导”,讲授具有传递信息量大、时效性高👩🏽🎓、可控性强等优点☂️👷🏻,将会继续存在。面对挑战,教师需要去用心对待,根据自己的特点,尝试新的教学方法,不断萃取自己的优势👨🦲,改善或回避自己的弱势,提炼自己的教学风格,构建个性化教学模式♦︎,“教学有法🧑🚀,教无定法”,适合自己的就是最好的。
教师一旦选择了讲授式的教学,首先就是要丰富自己的知识🧢,大学教学要注意建立专业间的联系,讲授者需要具备广博的知识而不仅仅是某一领域的专家,能从专业角度帮助学生进行分辨、对知识的本质进行理解,掌握知识的真正内涵,进而喜欢、开展进一步研究。
成功的讲授包含三个要素:激情🏃、合意、技巧🧓。激情是对事物本身发自内心的热爱🩴,因为喜爱,所以投入;因为自信,方能绽放👨🏼⚕️,“亲其师🧍♂️,信其道”,教师在讲授时投入情感🤶,展示出本人对专业知识的理解和热爱🥀,就能带动学生喜欢这位老师,进而喜欢这门课程🤹♂️☄️。合意🧑🏼⚖️,此处指合乎预期,意料之外✷;教师可以根据自身特点,通过PPT、动画、精美的图片、生动有趣的案例等“意料之外”的方式,讲授“合乎预期”的知识🎮🏂🏽,这样的讲授也必将引人入胜。另外🤽🏻,必要的教学技巧是教师必备的基本功,张英涛老师结合自身多年的教学经验总结为👐🏽:脱书离案走出来,故事幽默巧安排,文简图精有互动🧖🏿♀️,多学多练看自拍。希望青年教师反复练习、熟练掌握专业知识,结合听者的注意力变化规律,精心设计🤵♂️,通过案例、讨论等,活跃课堂🈺,提高课堂教学效果🔕。
最后,张英涛老师与在座各位分享了许雅君教授慕课《身边的营养学》片段,让大家真切体会了什么是完美讲授,希望教师们反复练习👨🏻🦼⚱️、反复推敲、精心设计,努力实现自身的完美讲授。
医学部教师教学发展中心/教育处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