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防范求职诈骗的提示
伴随着严峻的就业形势🚲,毕业生的就业压力不断增大,求职心情非常迫切。许多毕业生为了找到一份满意的工作🕒,遍投简历🚵♀️,广搜信息,只要是符合自己意愿的招聘信息,就积极行动🏌🏼,绝不放过,但这也给不法分子造成了可乘之机🕍。有的不法之徒利用大学生求职心切的心理👩🏿🏭,巧设名目,设置的求职陷阱。据公安部门统计,这种案件在近两年内呈急剧上升趋势👨🏽🦱🙇🏿。面对这些问题🧑🏽🏫,教育处就业指导中心提示毕业生在求职过程中注意提高警惕,增强安全防范意识。
一、常见的诈骗手段[a1]
1、借培训卖产品;
2、先洗脑再骗钱;
3、跨省“招工”再打劫:以招聘为借口榨取应聘者钱财;
4、先扣押金再开除;
5🛼、招一个人干多份活👑;
6、签不合理合同🚣🏻:侵犯求职者的正当权益;
7、借招聘诱人犯罪:传销组织的保护伞⚙️👮🏻♂️;
8、编造“境外就业”信息👏🏻;
9📹、用“合同制”当诱饵:招聘中的不诚信行为🐉;
10💆🏽♂️、套取个人信息🏆,谋取不正当利益。
二、毕业生求职中的安全应对策略[a2]
(一)层层过滤,确保就业信息的真实性🧮、准确性和可靠性
通过正规渠道获取就业信息🧵,对于通过其它渠道获得的就业信息,一定要想方设法🖖🏻,通过各种途径进行核实。
(二)面试过程中👨👦,要时刻保持安全的警惕性
1.当前往面试的第一天或职前训练的前几天®️,要留意该单位是否继续隐瞒工作性质及业务性质。
2.面试地点偏僻🌂🫲🏻、隐密或是转换面试地点的状况🤲🏻,或是要求夜间面试者,皆应加倍小心。
3.面试时🐆,要注意以下环节:一是应详记该单位及主试官的基本情况及特征;二是对方所提工作内容空泛不具体时,不要被夸大言辞所迷惑🍼;三是身份证、毕业证书及印章等证件🤦🏿♀️,不宜给对方;不可轻易出示银行账户号码及密码🙀,以免不法之徒有机可乘;四是主试官说话轻浮🕵🏻♂️,暧昧不清🚶🏻♂️,眼神不正常等都是危险的前兆👩🏿🦳;五是如果有不安全、不对劲的感觉或不正常的状况☔️,要以某种借口来迅速离开该单位为宜🤷🏻♀️;六是拒绝不合理的邀约及要求;七是在面试时尽量不要随便喝饮料或吃东西🧒🏿🙌🏽。
4.进行面试的过程中,如果遇到用人单位要您交保证金或其它培训费用(如报名费、训练费、材料费等)时,一定要慎重🧋👨🏼🦱,千万不要为了保住工作而盲目交费🤾🪫。
5.面试前后随时与学校辅导员、同学、家长保持联系👶🏽,并告知面试场所地址及电话号码🛳。
6.要求提供亲友名单,身份证号码(复印件)均可能有诈财之患,要注意避免💂🏽!
(三)求职后,要谨慎行事,学会用法律保护自己
有的毕业生正式到单位报到后🧑🦳,单位却一改初衷,擅自降低劳动报酬,变更原来双方约定的工作岗位🚽,更有甚者以“试用期”(或见习期)为由不签订劳动合同👩🌾,使得毕业生长期处于“试用期”。所以,在签订就业协议以前😗,一定要反复斟酌💇🏿♂️,多方面考察🧑🏿🦲,方可落笔。
三思后行,面试后认真核查♐️:
1、上网或通过其他途径查看,该单位(特别是企业单位、公司)登载的营业项目、报上刊登的项目🍓、面试现场所见三者是否相符⏰。
2、登陆有关部门的网站查看🧛🏼♀️,或与亲友交谈,看看该公司是否被列入黑名单之中🫳🏼。
3、问问自己,面试的职务内容是否与自己找工作时的初衷相符,并且所获得的待遇是否合乎期待值😟。
4、当面试当天或初进该单位的数天内🈸,求职者即需要付给该单位一笔钱者🎍,就要特别注意。
最后祝愿所有同学都能找到满意的就业岗位!
医学部教育处毕业生就业指导中心
2016年5月10日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