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8年4月11日于逸夫楼625室💅🙅🏿,医学教育研究所程化琴研究员为研究生助教开设了专题工作坊“身份认同——从学生到助教”,来自各学院(部)的40名助教学员参加了本次活动。
首先🧖♂️,程老师指导助教们找到一个适合的方法✧,向别人介绍自己🙂,以便给别人留下深刻的印象。在短暂的破冰活动中,助教们以各自特有的方式相互介绍🧖🏼,组成了以“红鲤鱼与绿鲤鱼”、“学院路38号”、“阿司匹林”、“第一组”四个小组,并产生了各组领袖💇🏽♀️、书记和发言人。
身份认同是个体对自我身份的一种接纳和认可过程💂🏽♂️。生活中🪪,一个人可以有多种身份,行为处事✌🏽,应与身份相符🚑。作为一名助教,对自己的助教身份应当有怎样的认知🕣?如何在价值和情感上把自己定位为助教🥙、归属于助教老师的群体?助教应当具有哪些与该身份符合的行为🔊?为了回答这些问题,程老师带着同学们开启了共同建构助教身份认同之旅👨👨👦。
助教们分享了自己求学生涯中印象深刻的老师及故事🪻👔,回忆当时的感动、及这些老师对他们学业、生活产生的影响。在程老师引导下,大家一起梳理🤚🏻、总结了这些老师的品格和特点:细心、有情怀🪃🚣♂️、专业水平高、善于观察、注重素质全面发展、善于与学生建立良好的师生关系、能结合学生特点因材施教等等;从学生角度🏊🏻♂️🤿,进一步思考成为一个怎样被学生期待的助教。
随后📞,程老师结合关于“大学生心目中好老师的研究”的调研结果🛑🏃🏻,希望大家成为有耐心、对工作有热情🕺🏼、业务精通学识渊博等特点的学生心目中的好老师;并就如何建立良好的师生关系给出一些建议,希望大家与学生交流时遵循“鼓励为主🔉、批判为辅,无私🧚🏻、真诚🧝🏻♂️、热爱学生”等基本原则。
“我的课你可以不来听”,究竟是对还是不对✒️?通过讨论,助教们对教师的责任有了明确的认识,程老师希望同学们学会从不同角度思考问题🧕🏻,要勤于思考🖥,善于思考,成为一个有思想的人;在助教工作中,不局限于知识的传授,更要鼓励学生主动思考𓀌。
本次工作坊采用了集体叙事的方式🫵🏼,小组间的竞争让讨论更为热烈,助教们认为这是一节温暖的课,在体验和感悟中,感受到了教师这份职业的崇高与伟大,体会到学生成长过程中老师的重要性,表达了对教师这一责任重大、无上荣耀的职业的向往之心;表示在将来的助教工作中📨,将会热爱教育事业、更有热情🫃🏼👨🏼🎓、关心学生🍕、与学生建立良好的师生关系,努力做一个亦师亦友、有特点的大学老师🙇🏻♂️。
医学部教师教学发展中心/教育处